郭有道墓碣

后死中郎愧,平生孟博哀。
人师真不忝,名士得无灾。
寥景冥汾雁,清风出汉槐。
峥嵘标片碣,应后介山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郭有道墓碣》是清代诗人陈奉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1. 作者简介
  • 陈奉兹,字时若,号东浦,生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卒于清嘉庆五年。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有着丰富政治经历的官员。在四川任阆中知县后,因金川之役表现出色而被提升至茂州知州。他的仕途颇为坎坷,曾在河南、江苏等地担任高级官职。他在任职期间以简静治政著称。
  1. 作品原文
    后死中郎愧,平生孟博哀。
    人师真不忝,名士得无灾。
    寥景冥汾雁,清风出汉槐。
    峥嵘标片碣,应后介山颓。

  2. 作品赏析

  • 主题与思想:《郭有道墓碣》通过咏物的形式,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追忆和感慨。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墓地的景象,还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前辈的尊敬。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平仄韵律的严格格式,每一句都遵循五言律诗的格律。这种严谨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使得整首诗更富有韵律美。
  • 情感表达:诗中的“后死中郎愧”和“平生孟博哀”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这种情感在结尾部分得到了升华,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郭有道墓碣》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的文学成就,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文化、历史和政治的背景资料。作为一首诗文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沉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