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 望乡

天抹斜阳,雁横秋水,暝色如许。万里苍烟,十年乔木,故国渺何处。蓬莱清浅,鱼龙都尽,苦被何人相误。旧山川、城郭犹在,化鹤几时归去。
流光暗度,芳华未泯,病里又逢秋暮。红叶萧萧,青山隐隐,认得潇湘路。天涯羁客,几度含愁无语。叹禾黍、凄凉遍野,有谁作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永遇乐·望乡》是近现代诗人陈家庆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内容介绍:

  1. 作者背景:陈家庆,字秀元,号碧湘。湖南宁乡人。南社社员,国立东南大学毕业,师事吴梅。任教院校期间,因文革被迫致死。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再到社会变革的多重身份转变,其诗歌创作也反映了这一过程。
  2. 诗词原文:天抹斜阳,雁横秋水,暝色如许。万里苍烟,十年乔木,故国渺何处。蓬莱清浅,鱼龙都尽,苦被何人相误。旧山川、城郭犹在,化鹤几时归去。流光暗度,芳华未泯,病里又逢秋暮。红叶萧萧,青山隐隐,认得潇湘路。天涯羁客,几度含愁无语。叹禾黍、凄凉遍野,有谁作赋。
  3. 诗词鉴赏:陈家庆的《永遇乐·望乡》以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语言技巧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感慨。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悲凉之美。诗中“流光暗度,芳华未泯”等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同时,“天涯羁客”等词则揭示了诗人孤独漂泊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孤寂。整体而言,这首词以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近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永遇乐·望乡》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的词。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波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