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游回首长安远,吟怀都损愁抱。西北上高楼,何人凭远眺。垂杨应自恼。对斜阳芳草。十载江关,千秋词赋,误人多少。
烟水又南朝,苍茫外、醉拍栏杆一笑。呼起几征鸿,寄裁红旧稿。蕉窗听雨好。知甚日、巴山重到。隔千里、明月娟娟,奈寸心如捣。
徵招·寄怀旧京诸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徵招·寄怀旧京诸姊》是一首近现代诗人陈家庆创作的词。这首作品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词的原文如下:
“清游回首长安远,吟怀都损愁抱。西北上高楼,何人凭远眺。垂杨应自恼。对斜阳芳草。十载江关,千秋词赋,误人多少。烟水又南朝,苍茫外、醉拍栏杆一笑。”
《徵招·寄怀旧京诸姊》是陈家庆于近现代创作的作品。通过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过往京城岁月的回忆,还能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徵招·寄怀旧京诸姊》采用了传统的宋词形式,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作者的情感。诗中的“西北上高楼,何人凭远眺”以及“十载江关,千秋词赋,误人多少”等句子,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和过去的深深怀念。
从主题思想来看,此词通过对古都的描绘与个人经历的结合,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纠结和挣扎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词中“十载江关,千秋词赋,误人多少”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无尽感慨和对未来可能的迷茫。
从文化意义方面来讲,《徵招·寄怀旧京诸姊》作为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徵招·寄怀旧京诸姊》不仅仅是陈家庆个人的抒情之作,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读者深入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