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 闰重午

画船箫鼓,记年时佳节。漫衍鱼龙正奇绝。但而今、却向梦里家山,凭记取、一水潇湘呜咽。
当门悬艾虎,彩线香菰,谁更投诗吊忠烈。千古最伤心,脉脉高情,祗付与、金瓯残缺。恨闰月、经年恰迟来,算带得骄阳,恼人情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闰重午》是一首由清代陈家庆创作的词作。这首词通过描绘画船箫鼓、鱼龙舞动等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往昔佳节的追忆和对家山的深深思念。以下是对这部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画船箫鼓,记年时佳节。漫衍鱼龙正奇绝。但而今、却向梦里家山,凭记取、一水潇湘呜咽。当门悬艾虎,彩线香菰,谁更投诗吊忠烈。千古最伤心,脉脉高情,祗付与、金瓯残缺。恨闰月、经年恰迟来,算带得骄阳,恼人情热。
  • 翻译:在画船上奏乐鼓声,我还记得往年的盛大节日。如今我却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回忆那一河清澈的呜咽水声。门前悬挂着艾虎,桌上摆放着五彩线和香菰,谁能再写诗哀悼那些忠诚勇敢的人?千年后最令人心碎的事,只能默默寄托给那破碎不全的金瓯。遗憾的是闰年的到来让今年的春天迟到了,这总让人带着夏日阳光的炎热心情烦躁不已。
  1. 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
  • 创作时间:《洞仙歌·闰重午》的创作时间为清代。
  • 作者信息:陈家庆,清代著名词人。
  • 历史时期:此词作反映了清代末期的社会状况及文人的情感世界,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词作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词人巧妙运用画面描写和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节日气氛和家国情怀的场景中。
  • 意象生动:通过对画船箫鼓、鱼龙舞动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当时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氛围。
  • 情感深沉:词中蕴含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1. 词作主题思想
  • 家国情怀:通过描述节日和家乡的回忆,词人展现了对家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 历史反思:通过对历史上忠烈人物的怀念,词人对历史进行了反思,呼吁人们铭记过去、珍惜当下。
  • 文化传承: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描绘,词人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重视。
  1. 词作的艺术成就
  • 语言精炼:词作用词精准,句式工整,体现了清代文人的语言风格。
  • 意境优美:词中描绘的景象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真挚:词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除了上述分析外,在欣赏《洞仙歌·闰重午》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了解词人的历史背景和生平经历,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 注意体会词中的情感变化和节奏感,感受词人的情感起伏和艺术魅力。
  • 探讨词中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以及这些特点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洞仙歌·闰重午》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词作品,也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文人的才情和审美情趣,还可以深入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