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丙子上元前一日,同澄宇登黄鹤楼

滔滔万里,长江东去,几时流尽。风物依然,历遍兴亡谁信。千年黄鹤今何在,笑指仙人难问。看岚光入画,数峰天外,淡凝妆鬓。
且凭栏、把酒临风寄慨,漫论古今豪俊。更上层楼,怅望昔时形胜。盈城箫鼓春如海,佳节上元初近。祗承平旧事,鱼龙漫衍,又萦方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陌上花·丙子上元前一日,同澄宇登黄鹤楼》是一首近现代诗人陈家庆创作的词。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留恋。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滔滔万里,长江东去,几时流尽。风物依然,历遍兴亡谁信。千年黄鹤今何在,笑指仙人难问。看岚光入画,数峰天外,淡凝妆鬓。且凭栏、把酒临风寄慨,漫论古今豪俊。更上层楼,怅望昔时形胜。盈城箫鼓春如海,佳节上元初近。祇承平旧事,鱼龙漫衍,又萦方寸。

  2. 诗歌鉴赏

  • 历史与自然的交融:诗中通过对长江和黄鹤楼的描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自然景观的美丽。长江的东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而黄鹤楼的存在则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历史和文化。
  • 豪情壮志的抒发:诗人通过“漫论古今豪俊”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事件的感慨。这种豪情壮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胸怀,也激励着读者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 情感的细腻表达:诗中的“看岚光入画,数峰天外,淡凝妆鬓”等句子,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1. 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近现代,具体时间为丙子年(即公历年2016年)的上元节前夕。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国家经历了重大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
  • 地域背景:诗人陈家庆是湖南宁乡人,他的词作多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1. 文学影响
  • 艺术手法:《陌上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展示了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尤其是其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它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历史变迁。
  1. 文学价值
  • 思想内涵:诗歌中的“笑指仙人难问”和“盈城箫鼓春如海”等句子,都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层面的欣赏,更具有哲学和思想的深度。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自然和历史的热爱和敬畏。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

《陌上花》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深深热爱。《陌上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