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韩少室山人

沁川先生尝乐饥,一生高视世不羁。
西崖古道蓬蒿齐,小亭昼闭春阴移。
我时徒步往见之,颜色渥丹霜鬓滋。
年近九十心胆奇,大书洒墨光淋漓。
短札细字如毫丝,方瞳炯如岩电垂。
仙者缥缈高莫追,浮丘洪崖世难知。
吾徒缩手归来时,赤松黄石吁可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韩少室山人》是唐代诗人张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张乔,字千里,唐朝池州人。他以十年不窥园苦学而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雅致,与许棠等并称为“十哲”,在韵律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1. 诗歌原文
    江外历千岑,还归少室吟。地闲缑岭月,窗迥洛城砧。石窦垂寒乳,松枝长别琴。他年瀑泉下,亦拟置家林。

  2. 诗歌赏析

  • 情感深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相见的期盼。
  • 意象独特:诗中使用了许多独特的自然意象,如“缑岭月”、“洛城砧”等,这些意象增添了诗歌的美感和深度。
  • 语言简练:整首诗歌用词精炼,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意,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
  • 主题明确: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1. 历史背景
  • 在唐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张乔的这首《赠韩少室山人》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1. 艺术特色
  • 诗歌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唐代诗歌中较为常见,也是最为成熟的一种形式。
  •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诗歌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美学特点。
  1. 文化影响
  • 张乔的这首《赠韩少室山人》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被后世的许多文人所推崇和模仿。
  • 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创作时都会借鉴张乔的风格,从而使得张乔的影响力得以延续至今。

《赠韩少室山人》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化层面展现了其深远的影响力。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来说,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学术上的收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