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川先生尝乐饥,一生高视世不羁。
西崖古道蓬蒿齐,小亭昼闭春阴移。
我时徒步往见之,颜色渥丹霜鬓滋。
年近九十心胆奇,大书洒墨光淋漓。
短札细字如毫丝,方瞳炯如岩电垂。
仙者缥缈高莫追,浮丘洪崖世难知。
吾徒缩手归来时,赤松黄石吁可师。
【解析】
本诗是韩愈赠与友人的作品。诗人以“沁川先生尝乐饥”开篇,表达了对韩愈的敬仰之情;“一生高视世不羁”表现其志向和抱负,表达了诗人对其人品、才学的赞扬;“我时徒步往见之,颜色渥丹霜鬓滋”描绘出一幅韩愈精神矍铄的形象;“年近九十心胆奇,大书洒墨光淋漓”则写出了韩愈的学识与才情;结尾两句点明主题,即诗人对韩愈的崇敬之情。
【答案】
译文:
沁川先生曾经享受饥饿的生活,一生中高视阔步不羁放荡。西崖古道上蓬蒿齐立,小亭白天闭着门子。我这时徒步前去见他,他脸色润泽如丹,鬓发浓密滋泽。年近九十却有惊人的胆识和气魄,他的书法大笔挥洒墨汁淋漓。短札细字如毫丝般清晰,方瞳炯如岩电垂挂。神仙飘渺不可追求,浮丘洪崖世人难以知悉。我们退缩缩手回来的时候,可师啊,赤松黄石!
赏析:
此为韩愈《送李愿归庐山序》中的名句,后被选入中学课本。
首句“沁川先生尝乐饥”,是作者对李愿归隐庐山生活的真实写照。韩愈自己曾因言事触怒皇帝而谪居潮州,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李愿归隐庐山,远离仕途的纷扰,过清贫恬淡的隐居生活,正是韩愈所向往的。
次句“一生高视世不羁”,进一步赞美了李愿的高尚品格。韩愈在《送李愿归庐山序》中说:“故予虽欲优游卒岁于其间,从春之阳,拉夏之阴,吹秋之燥,收十冬之温,莫使天公哀人,谓吾不能自享其乐也。”可见,韩愈虽然身遭贬斥,但他并不沉溺于个人的痛苦之中,而是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第三句“我时徒步往见之”。这是作者对李愿生活的生动描绘。韩愈此时已年近五十,他依然坚持步行前往拜访李愿,足见他对李愿的尊敬和信任。
韩愈用四句诗描绘了李愿那精神矍铄的形象。其中“年近九十心胆奇”一句,既是对李愿年龄的赞叹,也是对李愿人格力量的赞颂,更是韩愈自己身处贬境仍不失壮心不已的真实写照。
第五句“大书洒墨光淋漓”,则进一步赞美了李愿的学识与才华。韩愈认为,李愿之所以能写出如此精彩的文字,是因为他能将学问融于自然之中,从而获得真性情。
尾联“仙者缥缈高莫追,浮丘洪崖世难知”,是韩愈对李愿超脱世俗的高尚品格的赞誉。韩愈曾说自己“好古文”,希望“传示于世,以为学者”(见《答李翊书》)。因此,他对李愿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赞美了李愿的高洁品格,又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