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方舟稳,沧波转路迷。
涛声春昼外,寺影夕阳西。
杨柳横桥暗,桃花夹岸齐。
十年江海兴,与尔手同携。

三月三日同杨松谷泛舟沁水始得方舟稳,沧波转路迷。

涛声春昼外,寺影夕阳西。

杨柳横桥暗,桃花夹岸齐。

十年江海兴,与尔手同携。

注释:

  1. 三月三日同杨松谷泛舟沁水:三月三日,即初春时节,作者与杨松谷一同泛舟于沁水之上。
  2. 始得方舟稳:开始时,船儿稳定而平稳地行驶。
  3. 沧波转路迷:沧波,沧浪之波,比喻水面的波澜。转路迷,形容水波荡漾,使原本清晰的道路变得模糊不清,让人感到困惑。
  4. 涛声春昼外,寺影夕阳西:涛声,指波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春昼外,指春天的白天之外;寺影,指的是寺庙的影子。夕阳西,表示太阳即将落山。
  5. 杨柳横桥暗,桃花夹岸齐:杨柳,指柳树;横桥暗,指柳树倒映在桥上,显得朦胧昏暗;桃花,指桃花盛开,颜色鲜艳。夹岸齐,意为两岸的桃花密集而整齐。
  6. 十年江海兴,与尔手同携:江海,泛指广阔的水域;兴,兴起、繁荣;与尔手同携,意为和你一起携手共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泛舟沁水的古诗。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首句“始得方舟稳”,表达了泛舟时的稳定感。接下来的“沧波转路迷”和“涛声春昼外”,分别描绘了水面的波澜和波浪拍打岸边的声音,以及春天的白天之外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中间两联“杨柳横桥暗,桃花夹岸齐”和“十年江海兴,与尔手同携”,则进一步描绘了具体的景物。杨柳横桥暗,描述了杨柳倒映在桥上,显得朦胧昏暗的情景;桃花夹岸齐,则描绘了两岸桃花密集而整齐的景象。这两句既展示了自然的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最后两句“十年江海兴,与尔手同携”,则是表达了诗人与杨松谷共同感受美好时光的愿望。十年江海兴,表达了过去十年里,两人共同经历的艰难困苦和喜悦成就;与尔手同携,则表达了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携手同行,共创美好的未来。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经历的深深热爱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