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巷南来巷东,寺西老树斜阳红。黄叶到门落可数,秋色入眼庭华浓。
故人怜我心迹同,开颜握手霜天空。论文细欲霏玉屑,说剑壮可生雄风。
竟须潇洒微官外,休论艰难万事中。感君义气相裴回,古来贤达甘尘埃。
萧萧易水风增哀,蔓草已没黄金台。男儿在时得钱勤,买醉,不见古人白骨缠苍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题考核内容宽泛,包括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考点的落脚点都是欣赏品味关键词句。解读诗歌时要注意:
(1)理解诗意。这是诗歌鉴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多诵读,多背诵,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2)分析手法。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去分析。例如,《静夜思》一诗,诗人通过描绘月光洒满床前、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画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
(3)把握情感。诗歌的情感一般由景生情,借景抒情或即事感怀,或缘物寄怀,或托物言志,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讽今等。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诗人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起兴,然后写自己饮酒赏月的情景。
【答案】
译文:
驾车从巷南驶来巷东,寺西老树斜阳红。黄叶落到门前可数清,秋色入眼庭华浓。
故人怜我心迹同,开颜握手霜天空。论文细欲霏玉屑,说剑壮可生雄风。
竟须潇洒微官外,休论艰难万事中。感君义气相裴回,古来贤达甘尘埃。
萧萧易水风增哀,蔓草已没黄金台。男儿在时得钱勤,买醉,不见古人白骨缠苍苔。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杨巨源为杨编修所写的送别诗。诗中的杨编修是指杨敬之,字茂叔。他在安禄山叛乱期间,任范阳太守,后因事被贬为端州司马,途中经过洛阳时被李林甫排挤而被迫辞官。诗人在送别之时写了这首送别诗赠给杨编修,希望他能远离朝廷是非之地,过上平静的生活。
第一联:“驱车巷南来巷东,寺西老树斜阳红。”诗人先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驱车巷”,指送别时的车辆行进的方向;“巷南”与“巷东”则表明了诗人与杨编修之间距离的远近。“寺西”二字,则指出了送别的地方是在寺院西侧。“斜阳红”三字,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
第二联:“黄叶到门落可数,秋色入眼庭华浓。”这两句是诗人对杨编修的祝福语。诗人希望杨编修能够像树叶一样飘然而来,也像落叶一样悠然而去,不必为世俗所累。同时,他也祝愿杨编修能有一个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过上一个闲适自在的日子。这里的“庭华”指庭院里的花草树木,寓意着杨编修能在官场上保持清廉本色,不被世俗所污染。
第三联:“故人怜我心迹同,开颜握手霜天气。”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杨编修的赞美之情。“心迹同”指的是诗人和杨编修志同道合,有着相同的理想和追求。而“开颜握手”则表现出他们对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一句“霜天气”则暗含了他们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霜天一般,虽然寒冷但却充满了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第四联:“论文细欲霏玉屑,说剑壮可生雄风。”这两句是对杨编修的祝愿语。诗人希望杨编修能够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就像玉石一样细腻精美;同时,也希望他能在武功方面有所成就,成为一个英勇无畏的将领。这里的“玉屑”比喻的是杨编修的文采和才华;而“雄风”则比喻的是他所具备的英雄气概和豪迈之气。
第五联:“竟须潇洒微官外,休论艰难万事中。”这两句是诗人对杨编修的规劝之语。诗人希望杨编修能够超脱于世俗之外,不被名利所累;同时也提醒他不要过于沉迷于复杂的官场事务之中。这里的“潇洒”指的是超然物外的境界;“微官外”则意味着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
第六联:“感君义气相裴回,古来贤达甘尘埃。”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杨编修的赞美之情。诗人赞赏他的高尚品质和崇高志向,并表示愿意与他一同追随那些古代的贤达之士,共同度过一生。这里的“裴回”指的是徘徊不前的意思;“甘尘埃”则表达了他对这种淡泊名利、坚守节操的人生态度的认同和向往。
第七联:“萧萧易水风增哀,蔓草已没黄金台。”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杨编修的安慰之意。诗人以易水之悲来衬托杨编修的离愁别绪,并用蔓草已没黄金台来暗示杨编修的未来充满变数。这里的“易水”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河流之一;“黄金台”则是春秋时期燕昭王为招揽人才而建立的高台。这两个典故都象征着杨编修的前途未卜和命运多舛。
第八联:“男儿在时得钱勤,买醉,不见古人白骨缠苍苔。”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杨编修的祝愿之意。诗人希望杨编修能够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同时也提醒他不要沉溺于酒色之欢,以免忘记过去的历史教训。这里的“得钱勤”指的是拥有足够的财富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白骨缠苍苔”则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杨编修的送别和祝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理想。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背景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