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不事雕,美珠不假文。
天地授良质,安用华其身。
阴阳为门户,否泰为转轮。
运用在秋毫,大道贵得神。
滔滔看逝水,落落湮灰尘。
缊真匪外铄,但恐常人闻。
赠戴通乾六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戴通乾六首”是清代诗人陈景元的一首古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 作者简介
- 陈景元:字太虚,号真靖,自称碧虚子。他是一位道士,宋建昌军南城人。陈景元在道教中颇有成就,曾游历天台山遇鸿濛先生张无梦授秘术。神宗闻其名,召对天章阁,命设罗天大醮,后累迁至右街副道篆,赐号真人。他在庐山的生活颇为清静,读书不倦,诗书画皆清婉可喜。卒年七十岁,有《四升经集注》等作品存世。
- 诗歌原文及解析
- 诗句原文:“白玉不事雕,美珠不假文。天地授良质,安用华其身。阴阳为门户,否泰为转轮。”
- 诗意解析:陈景元通过这几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态度。他认为玉石的天然质地才是最珍贵的,无需人为雕刻装饰;自然赋予万物以本质,我们应当顺应自然,而不是刻意追求外表的华丽。这里也隐含了道家的“无为而治”,即不强求事物的发展变化,任其自然运行。
- 艺术手法:整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界元素的描绘,来隐喻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 思想内涵分析
- 超然物外的人生观: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对比玉石的自然之美与人为的雕琢,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超脱和批判。
- 道家哲学的体现:诗中的“天地”“阴阳”“否泰”等概念,深刻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些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历史影响与传承
- 文化价值:这首诗作为陈景元的重要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以及道家哲学的影响,为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 后世影响:这首诗及其作者陈景元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历代文人学者对此诗多有研究和赏析,对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赠戴通乾六首”作为陈景元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在文化传承和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思想风采,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启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