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呈李越缦先生

思随杖履集都门,花外琴书笑语温。
卜宅湖塘分柘柳,采风潇水长兰荪。
千秋中垒传经业,一曲震川数醉痕。
见说春城桃李艳,薰风何处不开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呈李越缦先生》是清代诗人陶方琦的作品。陶方琦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更是其对友情和学术探讨的真挚表达。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景:

  1. 诗歌原文:思随杖履集都门,花外琴书笑语温。卜宅湖塘分柘柳,采风潇水长兰荪。千秋中垒传经业,一曲震川数醉痕。见说春城桃李艳,薰风何处不开尊。
  2. 诗歌鉴赏:《寄呈李越缦先生》展现了诗人陶方琦对友人深情的怀念与赞美。诗中的“思随杖履集都门”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京城聚集的场景,以及他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千秋中垒传经业,一曲震川数醉痕”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学术成就的敬仰以及对他们共同经历的珍贵回忆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鲜明,充分展现了陶方琦作为一位文人雅士的深厚情感和高洁品格。
  3. 创作背景:了解陶方琦的创作背景对于深入理解这首诗有着重要的意义。陶方琦,字子珍,清代浙江会稽人,是一位具有深厚学识的学者。光绪二年(1876年),他考中进士,并被任命为编修,后担任湖南督学。他一生酷爱古学,尤其擅长骈文和研究考据之学。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淮南王书》等文献的深入研究上。此外,他还创作了多部文学作品,如《思随杖履集》、《玲青馆词》和《兰当馆词》等。因此,可以说《寄呈李越缦先生》的创作不仅是陶方琦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对友情、学问以及人生经验的深刻反思。

陶方琦的《寄呈李越缦先生》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学术探讨的诗,更是其个人品格和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通过欣赏这首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位清代学者的精神世界和他的文学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