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方琦
【注释】: 思随杖履集都门:思,思念;杖履,拄着拐杖,提着鞋。指诗人思念友人而来到京城。 花外琴书笑语温:在花丛中弹琴读书,与友人畅怀交谈。 卜宅湖塘分柘柳,采风潇水长兰荪:卜宅,选择住宅。选了湖塘的一处地方居住,分得湖塘边茂盛的柘树柳条。“分”字写出了诗人对新居的喜爱。“采风”句化用《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逑”一词,表示追求美好姻缘之意。 千秋中垒传经业:千秋,指长久
春暮登快阁与姚海槎亲家茗话 师山相狋觺,矗矗镜深沼。 雨气破蘋光,玲珑走飞瀑。 廊垣积春阴,邃绿互回绕。 此心气澄静,聊以畅襟眺。 𧡪幽觅余绮,园林窎然辟。 寒风上春衣,迟花媚霁夕。 南窗瞰池水,清光异金碧。 旁入栖烟亭,闲云一为集。 游踪喜邃密,登阁启窗阑。 天光接远水,绿尽见诸山。 林壑互应接,知我数往还。 放翁虽千古,逸唱同追攀。 注释: 师山相狋觺:师山相连接在一起,高峻如狋觺。
这首诗是诗人在云门自夷陵以诗相讯后,依韵答之的一首七律。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意象。 “迩来风致日萧疏”这句话描述了诗人近期的心境。这里的“迩来”指的是最近,“风致”则是指人的风度、气质,“日萧疏”则形容了一种萧条冷落的气氛。整体来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近期心情的低落和孤寂。 “还忆禾城判襼初”这句则是诗人对过去的怀念。这里的“禾城”可能是诗人曾经居住过的一个地方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寄怀彦清中州时将有金陵之役” - [注释]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时预告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金陵(今南京)之战。 - 赏析:通过“寄怀”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而“中州”和“金陵之役”则预示着国家的重大变动和个人命运的转折。 2. “嵩少名山胜,君今杖策游” - [注释] 嵩少指的是嵩山,嵩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著称;杖策游表示携带行囊出游。 - 赏析
【注释】 ①彦清:指李彦清。中州:洛阳,当时为河南路的治所。金陵:即南京(今江苏南京市)。②易:容易 ③行书:书信 ④爱我:指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容兄事:指李彦清像对待兄长一样待自己 ⑤论文:指写文章。感索居:感到寂寞、孤独。⑥暮云千里合:指日暮时,云层在千里之外连成一片,天与地相接。雕眼倦应舒:指远望天空,眼睛因疲倦而发酸。⑦“易成”二句:意为离别之苦容易形成,而相见之喜很难实现。三载:三年
师山相狋觺,矗矗镜深沼。 雨气破蘋光,玲珑走飞瀑。 廊垣积春阴,邃绿互回绕。 此心气澄静,聊以畅襟眺。 𧡪幽觅余绮,园林窎然辟。 寒风上春衣,迟花媚霁夕。 南窗瞰池水,清光异金碧。 旁入栖烟亭,闲云一为集。 游踪喜邃密,登阁启窗阑。 天光接远水,绿尽见诸山。 林壑互应接,知我数往还。 放翁虽千古,逸唱同追攀
思随杖履集都门,花外琴书笑语温。 卜宅湖塘分柘柳,采风潇水长兰荪。 千秋中垒传经业,一曲震川数醉痕。 见说春城桃李艳,薰风何处不开尊
迩来风致日萧疏,还忆禾城判襼初。 料理吴绵秋作客,消磨官烛夜仇书。 有时晒箧留花腊,何处看山假笋舆。 欲拟荡云好胸次,恐余牢落总难如
莫谓天涯远,而令问讯疏。 易成三载别,难得一行书。 爱我容兄事,论文感索居。 暮云千里合,雕眼倦应舒。
陶方琦,字子缜、子珍,号湘湄,是清朝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出生于官宦之家,祖辈均在朝中担任要职,父亲亦为福建兴化知府。 陶方琦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诗歌上。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见长,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如他的《寄呈李越缦先生》所示,他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学问探索的执着追求。此外,陶方琦还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他对《淮南王书》有深入的研究,并在其著作中用力尤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