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 集梦窗句

洞箫谁院宇。渐酒阑烛暗,春随人去。轻阴便成雨。念青丝牵恨,几将花误。游情最苦。尽日向、流莺分诉。
莫重来、吹尽香棉,更惜凤钩尘污。轻许醉鬟留盼,小扇翻歌,锦屏人妒。啼红怨暮。还暗忆,断肠句。怕烟江渡后,疏帘空卷,愁结伤春深处。最无聊、燕去堂空,夜温绣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瑞鹤仙·春感》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词以“春感”为主题,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忧愁和哀思。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词人与作品
  • 吴文英生平:吴文英(约公元1200年-约公元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汉族,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词人,与史达祖、张炎等并称“中兴四大词人”。其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世誉为“词坛宗匠”。
  • 《瑞鹤仙·春感》创作背景:吴文英生活在宋亡之后的历史时期,他的词作往往带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感慨。这首《瑞鹤仙·春感》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索。
  1. 作品原文
    洞箫谁院宇,渐酒阑烛暗,春随人去。轻阴便成雨。念青丝牵恨,几将花误。游情最苦。尽日向、流莺分诉。莫重来、吹尽香棉,更惜凤钩尘污。轻许醉鬟留盼,小扇翻歌,锦屏人妒。啼红怨暮。还暗忆,断肠句。怕烟江渡后,…

  2. 词中情感表达

  • 怀旧与哀愁:吴文英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通过描述春光中的箫声、酒阑烛暗的情景,传达出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同时,“几将花误”一句则表达了词人在面对现实时所感受到的无奈和悲哀,花的易逝象征着青春或美好时光的易失。
  • 孤独与寂寞:在这首词中,“游情最苦”、“莫重来”等句子深刻地体现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情绪。这种感受可能是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末年的动荡不安所导致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词人更加渴望逃离现实的孤独,寻找一丝慰藉和安慰。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瑞鹤仙·春感》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洞箫”、“酒阑烛暗”、“春随人去”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氛围。
  • 情感真挚:吴文英在这首词中的情感表达十分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这种真挚的情感使得这首词更加感人肺腑,能够打动读者的心弦。
  1. 文学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吴文英作为南宋词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瑞鹤仙·春感》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而且在后来也成为了研究吴文英及其诗词创作的宝贵资料。许多研究者通过这首词探讨了吴文英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及其在宋代词坛的地位等。
  • 文化传承:吴文英的诗词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研究吴文英的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瑞鹤仙·春感》这首词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也在情感表达和历史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更是承载了一段特定历史时期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