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 七夕寄外

银河浪静,彩桥风细,斜挂弯弯明月。相逢应说别来愁,须多驻、天边云辙。
红尘千载,仙家几日,一岁光阴电瞥。双星离别未多时,浑不似、人间离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七夕寄外》是清代张玉珍创作的一首词。《鹊桥仙·七夕寄外》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词作,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韵味和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鹊桥仙·七夕寄外》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及作品原文如下:

  1. 创作背景:“纤云弄巧,玉钩低挂,又值双星良会。”这几句诗描绘了一幅七夕夜晚的美丽画面,展示了天上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浪漫氛围。而“鹊回露冷夜何其”,进一步烘托了七夕之夜的清冷与寂寥,增添了几分离愁别绪的情感色彩。

  2. 作者介绍:《鹊桥仙·七夕寄外》的作者是清代诗人张玉珍。据资料显示,张玉珍,字蓝生,又字清河、蕴山,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张玉珍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袁枚的友人。她的作品如《得树楼集》《晚香居诗钞》等体现了她的文学才华。此外,她与太仓金瑚之妻有染,并有《得树楼集》《晚香居词》二卷传世,可见其文学造诣之深。

  3. 作品原文:纤云弄巧,玉钩低挂,又值双星良会。鹊回露冷夜何其,述不尽、离愁无寐。人间别后,梦沉书远,隔断万重烟水。遥怜客馆对孤尊,也定忆、秋来憔悴。

张玉珍在《鹊桥仙·七夕寄外》中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七夕节作为创作背景,通过对牛郎织女相会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流传甚广的文学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