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东风急,归途雨正繁。
泥深黏屐重,云湿带林昏。
野水喧鱼艇,人家掩竹门。
遥怜折梅处,回首更西村。
古荡归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荡归途》是一首描写日暮时归途中所见所感的清代诗词。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简介:《古荡归途》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陈撰,其生平不详,但据诗中内容推测,他可能生活于清中期或更早的一个时代。
诗歌原文:日暮东风急,归途雨正繁。泥深黏屐重,云湿带林昏。野水喧鱼艇,人家掩竹门。遥怜折梅处,回首更西村。
作品翻译:此诗以日暮时的归途为背景,描绘了归途中遇到的风雨和景色。“日暮东风急,归途雨正繁”表现了天色渐晚、东风急促,而归路上的大雨正盛的景象。“泥深黏屐重,云湿带林昏”则形象地描述了雨水将鞋底泡湿、周围树木被云气笼罩的情景。“野水喧鱼艇,人家掩竹门”展现了渔舟在野外水面上划过,以及远处农家竹门的宁静画面。最后两句“遥怜折梅处,回首更西村”则表达了作者在雨中前行时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怀念。
词句注释:诗中的“泥深黏屐重”指的是由于泥土太深,鞋子被泥土粘住变得沉重;“云湿带林昏”描述了云雾缭绕使得整个树林看起来昏暗无光。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雨中归途的艰苦与自然景色的变化。
白话译文: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雨中归途的经历。“日暮东风急”暗示了天色渐晚,而“东风急”增加了旅途的紧迫感。“泥深黏屐重,云湿带林昏”描绘了雨中行走的艰辛,而“野水喧鱼艇,人家掩竹门”则展示了沿途的风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最后的“遥怜折梅处,回首更西村”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记忆的留恋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古荡归途》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