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直上斗牛边,形胜犹思创建年。
槛外云山三楚近,樽前烟树九江连。
遥岑采药寻丹灶,幕府题诗索彩笺。
登眺恰当清晏日,羽衣吹笛夕阳天。
皖城大观楼
介绍
《皖城大观楼》是清代诗人陶孚尹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关注与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皖城大观楼》的作者是陶孚尹,他生活在清朝,是一位颇具盛名的文学家。陶孚尹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其诗词作品被后人传颂。他的作品往往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
原文及翻译:陶孚尹的《皖城大观楼》原文如下:“高楼直上斗牛边,形胜犹思创建年。槛外云山三楚近,樽前烟树九江连。遥岑采药寻丹灶,幕府题诗索彩笺。登眺恰当清晏日,羽衣吹笛夕阳天。”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描绘皖城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注释和白话译文:诗中的“高楼直上斗牛边,形胜犹思创建年”指的是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皖城,感叹其历史悠久,依然屹立不倒。接下来,“槛外云山三楚近,樽前烟树九江连”则描绘了诗人在皖城所见之美丽景致,云山环绕,烟树相连,仿佛身处仙境。“遥岑采药寻丹灶,幕府题诗索彩笺”则反映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或为求仙学道,或借吟诗作乐。最后两句“登眺恰当清晏日,羽衣吹笛夕阳天”更是将诗人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陶孚尹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对国家兴亡、人民疾苦的深沉关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试图抒发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宣泄。在这首《皖城大观楼》中,他通过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期盼。
名家点评:关于这首诗的评价,历史上有多位学者和评论家对其进行了品评。他们认为陶孚尹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能够很好地将个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融为一体。
轶事典故: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一些轶事流传。据说诗人曾在皖城的一次登高望远中,灵感涌动,于是有了这首诗的诞生。此外,诗中多次提及的“三楚”和“九江”,都是中国古代地理概念,分别指代今天的湖北、湖南等地。诗人通过这些地名,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
作品赏析:《皖城大观楼》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它还体现了陶孚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
《皖城大观楼》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它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和地域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