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村居初夏

唤提壶,催布谷。新笋初抽香簌簌。支午倦,向回廊,静里一声风啄玉。
戏投竿,闲濯足。一对鸳鸯无事浴。斜日暮,起渔歌,晚云收尽天如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兰花·村居初夏》是明末清初诗人陈世祥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诗人闲适的田园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是对该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陈世祥,字善百,号散木,江苏南通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他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中举人,后入清,曾任直隶新安县知县。在归隐后,陈世祥与冒襄、陈维崧等文人雅士交往甚密,有《含影词》二卷传世。

  2. 词的原文
    唤提壶,催布谷。
    新笋初抽香簌簌。
    支午倦,向回廊,静里一声风啄玉。
    戏投竿,闲濯足。
    一对鸳鸯无事浴。
    斜日暮,起渔歌,晚云收尽天如沐。

  3. 词的赏析

  • 意境之美: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词中的“唤提壶,催布谷”展现了春日的生机,而“新笋初抽香簌簌”则形象地描述了初夏时节嫩笋破土而出的景象。“支午倦,向回廊”,透露出诗人在午后小憩时的悠闲。而“戏投竿,闲濯足”,则展示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生活方式。
  • 语言之妙:整首词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例如,“支午倦,向回廊,静里一声风啄玉”,用“支午”“啄玉”等词汇,赋予了静态的自然景象以动态的生命。此外,“斜日暮,起渔歌,晚云收尽天如沐”更是将夕阳西下、渔民归家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

《木兰花·村居初夏》不仅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词,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