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 病绪

憨病如愁谁见慰。着甚来由,陡地思量悔。花片片飞春不系。燕儿争取愁他坠。
翠损红零羞问婢。只有菱花,是我真知已。强起无情还欲睡。罗帏更被香憔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踏枝·病绪》是明代诗人陈世祥创作的。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世祥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家,字善百,号散木。他曾中明学祯举人,后入清朝担任官职,有文集《楚云章句》、《半豹吟》等多种文学作品。
  1. 原文与译文
  • 原文:憨病如愁谁见慰。着甚来由,陡地思量悔。花片片飞春不系。燕儿争取愁他坠。翠损红零羞问婢。只有菱花,是我真知己。强起无情还欲睡。罗帏更被香憔悴。
  • 译文:我因病体痛苦而忧愁,谁能够理解我的苦闷呢?究竟为何会突然感到后悔呢?春天的花儿纷纷飘落,燕子争抢着要落下的花瓣。我羞愧地问侍女,但只有自己的肖像——菱花镜中的倒影,才是真正的知心朋友,即使强打着精神起床,也还是无法驱走内心的疲惫和困倦。
  1. 作品赏析与背景
  •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因疾病而带来的孤独、焦虑和无力感。诗中的“憨病如愁谁见慰”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心情状态,而“只有菱花,是我真知己”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独特感受。整体而言,诗歌语言质朴而情感丰富,充分展示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
  • 背景:该诗创作于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巨大的变革。作为文人,陈世祥在政治动荡和个人疾病的双重打击下,写下了这首充满忧郁与自省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鹊踏枝·病绪》不仅是陈世祥的代表作之一,更是研究清代初期文学及历史背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