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白柔红,都删去、人间颜色。讶座上、并肩联袂,谁家双璧。裴令正从粗服好,卫郎合向羊车觅。判此生、饮兴伴伊家,千浮白。
香黯淡,无痕迹。影历乱,难收拾。看繁英烂蕊,万花如织。叶索排当浑勉强,花头打掐真萧瑟。问当年、篱下旧风流,谁能识。
满江红 · 赋红白菊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寻《满江红·赋红白菊花》的文学魅力
陈世祥,号散木,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生涯跨越了明朝与清朝初期,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宝库增添了宝贵的篇章。其中,他的作品《满江红·赋红白菊花》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研究陈世祥及其时代文化的珍贵资料。
《满江红·赋红白菊花》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更是诗人情感与哲思的深刻反映。诗中“润白柔红,都删去、人间颜色”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繁华景象的一种超然态度。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揭示了一种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和对内在美的珍视。而“裴令正从粗服好,卫郎合向羊车觅”,则描绘出两位文人雅士的形象,他们身着朴素却风度翩翩,仿佛是人间双璧。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菊花不畏严寒、傲骨凌霜的特性。诗中的“香黯淡,无痕迹。影历乱,难收拾”等句,不仅捕捉了菊花在秋风中凋零后的萧瑟美,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菊花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诗人借助对菊花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人们应当如何在纷扰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和与坚强的心。
《满江红·赋红白菊花》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它对传统诗词技巧的运用和创新。诗人巧妙地将咏物与抒情相结合,既表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又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这种风格的转变和创新,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单纯的咏物诗,成为一首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满江红·赋红白菊花》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着作者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层思考。通过欣赏这首诗,读者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还能从中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