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 题芳草胡蝶便面

春欲去。不管落红如雨。胡蝶留春春不住。依依芳草路。
写上滕王图谱。锦翼对飞双舞。爱傍画裙香重处。夜来仙梦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金门 · 题芳草胡蝶便面》是清代诗人陆珊所作。下面将深入探讨该作品: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陆珊,字紫霞,号梅村,清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 创作背景:《谒金门 · 题芳草胡蝶便面》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作为一首描绘春天景色与蝴蝶飞舞的诗,它不仅展现了陆珊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思。
  1. 作品原文
  • 诗词原文:春欲去。不管落红如雨。胡蝶留春春不住。依依芳草路。写上滕王图谱。锦翼对飞双舞。爱傍画裙香重处。夜来仙梦度。
  1. 诗词赏析
  • 意象运用:《谒金门 · 题芳草胡蝶便面》中,“春欲去”象征着春天即将离开,而“胡蝶留春春不住”则表现出春天虽美但无法长久留住的无奈。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 情感表达:诗中的“依依芳草路”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草地的生机与美丽,而“夜来仙梦度”则传达了一种超脱现实的美好愿景,反映出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陆珊的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画面感,能够清晰地勾勒出春天的美丽景象。特别是“胡蝶留春春不住”这一句,通过对蝴蝶的拟人化描写,赋予了蝴蝶以春天的信使的角色,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结构布局: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句点明主题,中间部分详细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蝴蝶的活动,最后一句则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春天和自然的深深眷恋。

《谒金门 · 题芳草胡蝶便面》不仅是陆珊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人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生活智慧和美学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