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船琵琶曲

江天漠漠西兴树,潮落潮生估帆去。
婆留城外江水斜,吴姬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沉吟久,十五娉婷新出手。
生小风波不识愁,一曲琵琶一樽酒。
我别钱塘二十载,歌板飘零几人在。
劝汝琵琶且暂停,哀弦促柱那堪听。
绿窗喁喁儿女泣,陡觉凄风吹雨急。
此时凝云颓不流,坐中飒飒如深秋。
忽焉呜咽西江水,万甲齐鸣伏兵起。
千声并作一声弹,声在神情不在指。
须臾失势千丈落,中断银床辘轳索。
收弦放拨声有无,山容水熊空模糊。
曲终呼酒泪如线,肠断尊前好相见。
除却余杭无此声,等闲休负春风面。
嗟我还乡一暂过,中年哀乐何其多。
重闻暮雨潇潇曲,如此江山可奈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船琵琶曲》是陆费瑔在清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与背景
  • 原文节选:《江船琵琶曲》的诗句“江天漠漠西兴树,潮落潮生估帆去。婆留城外江水斜,吴姬半解弹琵琶”描绘了一幅江边秋月下琵琶声声入耳的动人画面。
  • 创作背景:陆费瑔作为清朝的文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方面,包括民间音乐的流行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等。
  1. 诗歌内容分析
  • 意境描绘:通过“江天漠漠西兴树”与“婆留城外江水斜”,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而且通过这些细节传达了秋天的清冷和江水的流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吴姬半解弹琵琶”展现了吴地(今江苏一带)女子娴熟的琵琶技艺,同时也反映了当地文化的特色。而“一曲琵琶一樽酒”,则表现了人们在音乐与酒香中享受生活的情景。
  • 艺术效果:陆费瑔运用了典型的意象和比喻,如“波涛”和“秋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音乐之美及自然的壮阔。
  1. 诗歌鉴赏
  • 语言特色:陆费瑔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律,善于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来增添文学色彩。此诗的语言风格符合当时的文人雅趣。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琵琶曲的流传反映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也体现了江南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1. 历史地位与影响
  • 历史地位: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江船琵琶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风俗和文化现象。
  • 后世影响:虽然陆费瑔不是著名的文学家,但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其影响力可能并未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但在文化艺术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 现代解读与应用
  • 现代诠释:在当代,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代音乐的魅力及其在文人心中的特殊地位,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江南地区的文化风情。
  • 艺术应用:在现代艺术领域中,可以借鉴陆费瑔诗歌中的意境和技巧,将其融入现代音乐、戏剧或电影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江船琵琶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含义,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和创作的素材。这首诗不仅是对清代江南文化的记录,也是对古代音乐美学的一次深刻探索和展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