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费瑔
春游杂兴·一角红楼飏柳烟 诗句原文: 一角红楼飏柳烟,水阑花鸭抱雏眠。 钓丝风里瓜皮稳,不上吴江赤马船。 译文: 红楼一角飘扬着柳烟,水边栏杆上,花鸭抱着幼雏熟睡。风中垂钓的线绳平稳,不让吴江的赤色大船靠岸。 注释: - 角红楼:指红楼一角,象征着春天的景色。 - 飏柳烟:飘荡着柳树的烟雾,增添了春天的意境。 - 水阑:水边的栏杆。 - 花鸭:即鸭子,通常在水中嬉戏。 - 抱雏眠
夜访同人清玉山堂 夜火出深巷,寒犬知人行。 隐隐市阛闭,近郭闻疏更。 遥钟堕寥廓,一白凉烟生。 到门人影湿,素月流无声。 虚堂坐飘忽,款语含凄清。 静极不知永,孤镫如有情。 忘言结古欢,醇酎相与倾。 方欣寤歌适,屋角晨鸡鸣。 【注释】 ①“夜”,句首逗号。 ②“火”,引火。 ③“出”,离开。 ④“寒犬”,因天冷而吠得早的狗。 ⑤“隐隐”,隐约地,不分明。 ⑥“市”,指城市。 ⑦“阛”
雨霁 霁景澄空,日暮天阴断。 卷帘北望,残雨夕阳半。 人烟闭郭深,渔唱隔溪乱。 晚陂明落霞,凫鹜聚还散。 此时怀故乡,老屋沧洲畔。 菱芡界波田,菰芦纷野岸。 澹与水木期,动发林泉叹。 虚堂阒无人,熟卧不闻唤。 隐隐花外钟,微微竹问爨。 睡起思无端,余情渺江汉。 注释: 1. 霁景澄空:天空放晴的景象,澄清而空旷。 2. 日暮天阴断:太阳落下后,云层开始消散,天空逐渐变得明朗。 3. 卷帘北看
诗句解析 1 “寺钟三四声”:描述了寺庙的钟声响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2. “庭树苍烟合”:描绘了夜晚的庭院景象,树木在雾气中显得模糊不清。 3. “月气凉到门”:强调了月亮的清凉感,可能是指初秋的夜晚。 4. “不觉人影湿”:月光使得人的影子变得湿润,给人一种冷的感觉。 5. “孤檠黯无光”:孤独的灯没有光芒,可能意味着夜深人静,没有其他人。 6. “欹床时暝立”:倚靠在床边,站立不动
江船琵琶曲 江天茫茫西兴树,潮涨潮落帆影去。 婆娑城外江水斜,吴姬半解弹琵琶。 沉吟一曲十五娉婷手,生来不经风雨愁。 我离别钱塘二十载,歌舞板砖飘零人几许? 劝你暂停琵琶暂且停,哀弦促柱怎忍听? 儿女泣窗绿竹喁喁响,陡觉凄风吹雨急。 乌云凝滞不再流,坐中飒飒如深秋。 忽然呜咽西江水,万马齐鸣起兵端。 千声并作一声弹,声在形不在指间传。 瞬间失势千丈落,中断银床辘轳索悬。 收弦放拨声有无
【注释】 1. 雨夜:指在下雨的夜晚。 2. 积雨暗林木,空堂人语清:由于下了一整天的雨,树木都被雨打得湿漉漉的,显得阴暗;而屋内却是一片宁静,只有说话声清晰可闻。 3. 夕阴深闭户,寒色远侵城:傍晚时分,天色阴沉,人们纷纷关门闭户,寒气已经远远地侵入了城墙。 4. 遥雁闻砧起,秋虫向烛鸣:远处传来了雁叫的声音,而蟋蟀也随着灯光一起叫着,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5. 菰蒲江上路,岿梦傥难成
庐江道中晚眺 高城迢递暝烟收,庐阜周遭翠欲流。 孔雀南飞儿女恨,大江东去古今愁。 疏钟云度松阴晚,远牧风回槲叶秋。 何处月明村笛起,此行不为听吴讴。 注释: 1. 高城迢递暝烟收:形容高耸的城墙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遥远。 2. 庐阜周遭翠欲流:描述庐湖周围的山色如同流动的绿色一般。 3. 孔雀南飞儿女恨:借用孔雀向南飞翔的故事,表达离别之情和女儿家对丈夫的思念。 4. 大江东去古今愁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和赏析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并分析其艺术特色、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蕉阴满地袅茶烟”的意思是:蕉荫满地,袅袅升起的茶香烟雾弥漫。“绿透窗纱斗室便”中的“便”字是通假字,应为“遍”。这句是说,蕉树的绿影布满了整个屋子。“松鼠落檐桐吐乳”中的“落”字是动词,表示“落下”。这句是说,松鼠从屋檐边落下,在桐树上吮吸乳汁。“箨龙穿径笋行鞭”中的“竹”是竹子
【注】甀:酒器。白甀:指《冷泉》诗。间:偶尔。 注释:曾经在《冷泉亭记》中品评过茶,偶然踏着青鞋走过了历下亭。好像我家的老桑苎(一种植物),自己煎煮绿色的雪水来校订《茶经》。 赏析:此诗以《冷泉亭记》中的“白瓷甎”和“自煎绿雪”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风物的思念之情。首句以白瓷甎比喻《冷泉》诗篇的价值高深,第二句回忆曾品评过茶事,第三句写偶然踏足历下亭的感慨
江天漠漠西兴树,潮落潮生估帆去。 婆留城外江水斜,吴姬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沉吟久,十五娉婷新出手。 生小风波不识愁,一曲琵琶一樽酒。 我别钱塘二十载,歌板飘零几人在。 劝汝琵琶且暂停,哀弦促柱那堪听。 绿窗喁喁儿女泣,陡觉凄风吹雨急。 此时凝云颓不流,坐中飒飒如深秋。 忽焉呜咽西江水,万甲齐鸣伏兵起。 千声并作一声弹,声在神情不在指。 须臾失势千丈落,中断银床辘轳索。 收弦放拨声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