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春风又打头,江干重理旧羊裘。
时闻北阙方求骏,家在南山且饭牛。
年例竞趋如鹜走,人情大抵习韦柔。
柴桑幸不成蹊径,松影常依杜若洲。
寓中元旦和元叔韵
介绍
《寓中元旦和元叔韵》是清代诗人陶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节日的氛围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全文如下:
来日春风又打头,江干重理旧羊裘。
时闻北阙方求骏,家在南山且饭牛。
年例竞趋如鹜走,人情大抵习韦柔。
柴桑幸不成蹊径,
这首诗通过对节令、自然景观以及人物情感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而又略带忧郁的节日景象。诗人通过“来日春风又打头”这样的句子,传达出春天即将到来,带来新希望的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而“江干重理旧羊裘”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和怀旧之情,羊裘象征着简朴与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面对未来可能的变化,依然保持着一份从容的心态。
诗中的“时闻北阙方求骏,家在南山且饭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个人生活的平和态度。他虽关心朝廷事务,但并未因此而迷失自我,而是选择了一种平衡,既关注国家大事,又不放弃对家庭和个人生活的照顾。这种态度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诗的后两句“年例竞趋如鹜走,人情大抵习韦柔”,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评。它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追逐名利、急功近利的现象,以及人们普遍遵循的某种温顺或顺从的态度。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被这种风气所左右,而是在最后用“柴桑幸不成蹊径,”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理念和处世哲学,即保持独立的个性和原则,不受世俗影响。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鼓励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
《寓中元旦和元叔韵》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以及对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明确表达。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