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送别

夕阳催客早登程,握手停杯泪欲倾。
十里晚风吹鬓影,一江春水化离情。
帆开烟树冥蒙走,潮落鱼龙浩荡行。
却恨不如堤畔柳,随君直到武昌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口送别》是清代诗人陈逢衡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时的感慨和无奈。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江口送别》的作者是陈逢衡,字穆堂,来自江都(今江苏扬州),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著有《读骚楼诗集》。
  2. 诗歌原文:夕阳催客早登程,握手停杯泪欲倾。十里晚风吹鬓影,一江春水化离情。帆开烟树冥濛走,潮落鱼龙浩荡行。却恨不如堤畔柳,随君直到武昌城。
  3. 诗歌赏析:《江口送别》是陈逢衡对离别场景的真实写照,诗中描绘了夕阳西下、江风拂面的景色,以及与南来的客人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中的”帆开烟树冥濛走,潮落鱼龙浩荡行”两句,形象地展示了江水的动态美和离愁别绪。
  4. 主题意义:《江口送别》不仅是一首描写送别的诗,更是一曲表现人生离合悲欢的挽歌。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不舍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幻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5. 文化影响:《江口送别》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因其艺术形式本身的高超技巧,更因为其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感人至深。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使得后人在探讨中国古典文学时,不可不提这首作品及其背后深刻的文化意蕴。

《江口送别》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同时也在情感和文化层面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它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离别以及生命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