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动山郭,飒然秋气深。
散步出郭门,山光青上襟。
蝉声咽远树,樵语归平林。
黄云卷四野,篝车娱苍黔。
俯仰殊各得,大哉天地心。
闻道五年前,孤城边骑临。
登陴不遑食,干戈苦相寻。
我来幸无事,弦诵有余音。
人偿室家乐,边乏桴鼓侵。
藉此足高枕,怀抱宽古今。
林壑开图画,曳杖恣行吟。
薄暮独归去,墟烟苍翠沈。
西郊散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郊散步》是清代诗人陈启佑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西郊散步》的作者是陈启佑,字子后,号我珊,武陵人。他的其他作品包括《耐冷山房诗存》。作为同治丁卯举人的陈启佑,官至彭泽知县,他的作品反映了其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诗歌内容:《西郊散步》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一幅秋日西郊的壮丽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诗中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沉思,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艺术特色:《西郊散步》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力。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刻画,以及对社会现实的隐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这种艺术手法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还能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历史背景:《西郊散步》创作于清代,这是一个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
在阅读《西郊散步》时,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还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学的一次学习,也是对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