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貂珰竟独行,故人情重一官轻。
膺滂苦自争门户,嵇吕真能共死生。
千里关河迷锦瑟,十年丝竹老无城。
平生长物惟腰鼓,好著岑牟奏几声。
康对山故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康对山故里》是宋代文学家陈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康对山故里》不仅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价值受到后世赞誉,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
陈均作为宋代的一位重要文学家,其创作背景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这首诗是在他的政治生涯达到顶峰时所作,反映了他对个人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陈均的文学造诣不仅限于此,他还撰写了《宋九朝编年备要》,这是一部关于宋朝历史的文献,显示了他的博学多才。
从文学角度看,《康对山故里》的语言精炼,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诗中“不避貂珰竟独行”表达了诗人不畏权贵、坚持正义的精神。同时,“嵇吕真能共死生”则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与珍视,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这首诗不仅是陈均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宋代文化的体现。在那个时代,文人通过诗歌等形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志趣的追求,这种文化现象在当时具有代表性。
《康对山故里》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高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对于现代人而言,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