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望山梁振羽翰,巢林栖舍意难安。
三年城郭迷华表,再过园林冷食单。
出口暄寒愁问答,刺心慰藉甚嘲姗。
支离骨态新来倍,饶与旁人注目看。
归计将成怯情转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计将成怯情转甚》是清代诗人陈书(伯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归计将成怯情转甚》是清代诗人陈书(伯初)的代表作之一,其诗作以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及自然的独到见解。
在创作背景上,《归计将成怯情转甚》反映了诗人陈书(伯初)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作为光绪乙亥举人、博野知县的陈书,在其官场生涯中,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坎坷。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仕途不顺、归隐山林之时所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忧虑与无奈。
从艺术手法来看,《归计将成怯情转甚》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这种格式严谨、格律完整的诗歌形式,为诗人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极望山梁振羽翰”,通过描绘山峦间飞翔的鸿雁,寓意着作者对远方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而“支离骨态新来倍”,则用身体瘦弱、容貌憔悴的形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从主题思想上看,《归计将成怯情转甚》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诗中的“出口暄寒愁问答”一句,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外界冷漠或不理解时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困惑;而“刺心慰藉甚嘲姗”,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和感受,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归计将成怯情转甚》不仅体现了陈书(伯初)高超的诗歌艺术,也反映了他深刻的生活哲学。这首诗不仅是陈书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普遍心境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学遗产,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