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暾谷

枣下虽垂非纂纂,花前屡舞更仙仙。
岂尝老我愁何逊,颇为旁人笑泰颠。
卧酒频移花近榻,忍寒还听坐专毡。
句成自取挑镫看,不似诚斋定不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暾谷》:咏怀之诗

清代诗人陈书(伯初)的《示暾谷》是一首七言律诗,它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境变化和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揭示了作者对人生经历和情感状态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诗中的“枣下虽垂非纂纂,花前屡舞更仙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尽管生活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诗人依然保持着一种超脱和从容的态度。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乐观与豁达。

“岂尝老我愁何逊,颇为旁人笑泰颠。”这句诗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己精神状态的自豪与自信。即使被旁人嘲笑,他也不以为意,反而以此为荣。这种心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不屈。

“卧酒频移花近榻,忍寒还听坐专毡。”描绘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句成自取挑镫看,不似诚斋定不然。”最后一句更是充满了哲理,诗人通过这一行为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应当超越常规,追求个性化的表现。

陈书的《示暾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于人生、艺术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