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示茸城隐者

我生丁百罹,厄运在阳九。
天地胡不仁,万物如刍狗。
遣兴数行诗,陶情一杯酒。
上有白头翁,此身肯许友。
需泥倘致戎,徒为丈夫丑。
三复括囊辞,庶几静无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易示茸城隐者》是明朝诗人陈瑚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坚持自我价值、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情感。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我生丁百罹,厄运在阳九。
    天地胡不仁,万物如刍狗。
    遣兴数行诗,陶情一杯酒。
    上有白头翁,此身肯许友。
    需泥倘致戎,徒为丈夫丑。
    三复括囊辞,庶几静无咎。

  2. 作者简介

  • 陈瑚(1613—1675),字言夏,号确庵、无闷道人、七十二潭渔父,与同里陆世仪、江士韶、盛敬齐名,合称为“太仓四先生”。他少时与陆世仪等交,论学相辩驳,精通五经,务为实学。又善横槊、舞剑、弯弓、注矢,击刺技艺精妙。康熙十四年卒于直塘镇北二十九都使字圩,享年六十二岁。
  1. 作品背景
  • 陈瑚生于明末,身处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感慨,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民的生活困苦。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1. 主题思想
  • “我生丁百罹,厄运在阳九”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公的不满和对艰难境遇的无力感。
  • “天地胡不仁,万物如刍狗”则展现了他对宇宙和人生的悲观态度,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短暂和不值得珍惜的。
  • “遣兴数行诗,陶情一杯酒”则表现了他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寻求精神上的慰藉,通过诗歌和饮酒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 “上有白头翁,此身肯许友”反映了他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对自己是否能得到他们认可的疑惑。
  • “需泥倘致戎,徒为丈夫丑”则表达了他对参与战争的担忧,认为那样做只会让自己显得无用且丑陋。
  • “三复括囊辞,庶几静无咎”则是他的一种哲学思考,通过反复阅读经典书籍来寻求内心的宁静。

《读易示茸城隐者》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体现。它让我们看到,尽管在困境中,人们仍可以通过诗歌、酒和经典的学习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平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