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中秋感

幽州秋意早,客望独登台。
斜日连云去,凉风逐雁来。
当归非郑重,久立亦迟回。
已自逢萧瑟,砧声莫漫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中秋感》是清代诗人陈树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陈树蓍字学田,湘潭人,荫生,曾担任过鸿胪寺卿等职。《燕中秋感》是陈树蓍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技艺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诗如下:
    幽州秋意早,客望独登台。
    斜日连云去,凉风逐雁来。
    当归非郑重,久立亦迟回。
    已自逢萧瑟,砧声莫漫催。
  • 翻译为:秋天的气息早早地降临了幽州,我独自登上高台远望。斜阳映照,渐渐隐入云端,凉风轻拂,伴随着归雁的阵阵鸣叫。归途并非重要之事,长久地站立也让我迟疑不决。自己已感受到秋天带来的萧瑟气息,砧声传来却无法打断我的沉思。
  1. 作者简介及背景
  • 陈树蓍,字学田,湘潭人。荫生,曾任鸿胪寺卿等职,是清代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还曾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可见其学识和能力在当时是非常突出的。
  • 《燕中秋感》的创作背景是在清代,当时正值晚清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文化发展也面临着种种挑战。陈树蓍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出对国家和时代的感受,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诗歌主题与艺术特色
  • 《燕中秋感》的主题集中在秋日的景色与个人的感慨上。通过对幽州秋景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波动。
  • 艺术手法上,这首诗使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每句五个字,音韵和谐,结构严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整首诗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有深远的情感表达。

陈树蓍在《燕中秋感》中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时代感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抒发,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是陈树蓍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研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