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辞

春闺三月养吴蚕,南陌柔桑满竹篮。
为避行人回步急,不知髻上堕牙簪。
一自檀郎赴玉京,残镫挑尽泪盈盈。
黄昏又值芭蕉雨,不管人愁滴到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闺辞》是清代诗人陈瑞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闺辞》的作者是陈瑞麟,字若兰,海盐人 。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有《绿窗闲咏》,可见其创作不仅限于《闺辞》一诗,而是涵盖了多种体裁和题材。
  2. 诗歌内容:首二句“春闺三月养吴蚕,南陌柔桑满竹篮”描绘了春日里女子在养蚕的场景,南陌上的柔桑如同装满竹篮般繁多,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接着三、四句“为避行人回步急,不知髻上堕牙簪”表达了女子为了避免打扰行人而急忙返回,却不慎丢失发簪的情景,透露出一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娇羞和微妙的情感波动。最后两句“一自檀郎赴玉京,残镫挑尽泪盈盈”描写了男子远行后,留下女子独自面对孤独与思念。“残灯挑尽泪盈盈”形象地描绘了夜深人静时,女子泪流满面的凄美情景。
  3. 诗歌鉴赏: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画面感,将古代女子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为避行人回步急,不知髻上堕牙簪”一句,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绘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女子的天真与娇羞,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女性的纯真和情感的真挚。
  4. 文化背景:陈瑞麟生活在一个充满文人气息的时代,他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通过对《闺辞》等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5. 艺术价值:从艺术角度来说,《闺辞》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与情感世界。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

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对于欣赏《闺辞》这样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还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女性角色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闺辞》作为陈瑞麟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闺辞》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