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荷湖村作

到耳乡音听未真,半生辜负鉴湖春。
峰峦一笑如相识,我本山阴道上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抵荷湖村作》是清代诗人陆文杰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陆文杰,字敏斋,浙江山阴人,是清朝的一位官员,曾担任昆山县丞一职。他的生平和创作都与山水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
  1. 诗歌原文
  • 原文内容:“到耳乡音听未真,半生辜负鉴湖春。峰峦一笑如相识,我本山阴道上人。”
  • 译文注释:这首诗表达了陆文杰对家乡山川景色的深情怀念。他感慨自己一生未能真正领略家乡的自然之美,而那些山峰似乎在向他微笑,仿佛已经认识他一般。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抵荷湖村作》以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诗中不仅描绘了家乡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故乡的深切眷恋。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比“到耳乡音”的真实性与“半生辜负”的遗憾,展现了一种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那时的文人多有游山玩水之雅兴,陆文杰的这首作品可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 个人经历:作为官至昆山县丞的官员,陆文杰或许曾在这片山水间度过不少美好时光,因此他对家乡的山水有着特别的感情。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陆文杰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它用朴素无华的词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意象运用:诗中的“峰峦”和“山阴道上人”等意象富含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陆文杰的《抵荷湖村作》虽然篇幅不长,但其艺术成就不容忽视。它体现了清初文人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坚守,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
  • 后世评价:《抵荷湖村作》在后来的历史中被多次引用和研究。许多诗词爱好者和研究者都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赞赏。

陆文杰的《抵荷湖村作》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家乡山川景致深深眷恋的诗篇,也是清代文人对自然美追求的一种体现。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朴实无华的语言、深邃的情感以及独特的意象运用,这些都使得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