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人、断肠已久。啼痕化作芳秀。萧条庭院西风冷,漠漠背人愁锁。妆莫斗。尽染透胭脂,难并黄花寿。晚秋时候。怅小影亭亭,露华浓渍,一捻叹伊瘦。
凄凉处,犹记小梅开后。绿章曾为宵奏。繁华何处堪回首,苦雨凄风消受。知也否。纵花事依然,人事难如旧。无香也可。剩倦蝶伶俜,梦儿未醒,霜冷怕飞堕。
摸鱼儿 · 秋海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秘《摸鱼儿·秋海棠》
陆蓉佩,清代女诗人,以细腻入微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敏感捕捉而著称。她的这首《摸鱼儿·秋海棠》便是一首描写秋海棠花的诗作。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晚秋时节秋海棠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微妙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与追求。
诗中的“是谁人、断肠已久。啼痕化作芳秀”几句,通过对比秋天的萧瑟景象与海棠花娇艳的姿态,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海棠花以其特有的姿态——亭亭玉立,仿佛在秋风中轻轻颤抖,更显得生命力的脆弱和坚强。这样的描写不仅赋予了海棠花以生命力和情感,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态美。
“萧条庭院西风冷,漠漠背人愁锁”,将读者的视角带入了一个清冷寂寥的环境之中。这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流露。西风的冷,海棠花的落寞,都似乎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某种失落或是哀愁。
“妆莫斗。尽染透胭脂,难并黄花寿”则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红花(海棠)与黄花(菊花)并提,既形成了视觉上的美感,也隐喻了不同生命状态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凄凉处,犹记小梅开后。绿章曾为宵奏”部分,则是从历史的角度切入,通过对梅花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摸鱼儿·秋海棠》不仅仅是一首描绘秋海棠的诗作,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这首诗不仅是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更是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寄托和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