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望后陪谢枚如丈山居

谢公健游者,老不坐篮舆。
危磴扶阑下,虚楼扫榻居。
闻钟思太华,观瀑忆匡庐。
昨夜峰头月,山庄照著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月望后陪谢枚如丈山居》是近现代诗人陈宝琛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陈宝琛:作为20世纪初的著名诗人,陈宝琛在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创作风格独特,语言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1. 诗歌原文
  • 谢公健游者,老不坐篮舆。:这句话描绘了谢公(谢灵运)作为一位热爱游历的文人,即使年老也不愿乘坐简陋的交通工具。
  • 危磴扶阑下,虚楼扫榻居。:诗人通过“危磴”和“虚楼”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身处山中,环境虽险峻却依然能享受宁静的生活。
  • 闻钟思太华,观瀑忆匡庐。:这里用“太华”指代华山,而“匡庐”则是指庐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赞美。
  • 昨夜峰头月,山庄照著书。: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山庄上,照亮了诗人的书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作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变革之中。陈宝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深邃思想。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陈宝琛的诗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通过简洁的诗句展现出深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语言优美:陈宝琛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语言的运用,其作品语言优美、富有韵律,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真挚:他的诗歌充满了真情实感,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真挚情感。
  1. 鉴赏与评价
  • 陈宝琛的诗歌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的博学多才和高远志向。
  • 对于现代人而言,陈宝琛的诗歌不仅是欣赏美的对象,更是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镜子。他的诗歌教导我们在生活中追求美好,同时也不忘反思和批判现实,引导人们在纷扰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内心的安宁和平衡。

《七月望后陪谢枚如丈山居》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部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