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掠孤梦,月窗蒙若烟。
潺潺无尽水,穆穆未明天。
树影森疑象,虫声悄入玄。
巡栏成独笑,非鬼亦非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秋气掠孤梦,月窗蒙若烟。
潺潺无尽水,穆穆未明天。
树影森疑象,虫声悄入玄。
巡栏成独笑,非鬼亦非禅。
《七月廿二夜听水斋对月》是清代诗人陈宝琛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作者介绍:陈宝琛,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还有别署如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等。他不仅是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学者和官员。陈宝琛出生于福建闽县,后成为清朝的一位举人。中举后曾来台任职,晚年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歌原文:
秋气掠孤梦,月窗濛若烟。 潺潺无尽水,穆穆未明天。树影森疑象,虫声悄入玄。巡栏成独笑,非鬼亦非禅。
诗歌赏析:
陈宝琛的《七月廿二夜听水斋对月》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人生观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