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饮啖想平安,塞上秋风又戒寒。
此别岂徒吾辈事,即归能复曩时欢?
数声去雁霜将降,一片荒鸡月易残。
独自听钟兼听水,山楼醒眼夜漫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东坡饮啖想平安,塞上秋风又戒寒。
此别岂徒吾辈事,即归能复曩时欢?
数声去雁霜将降,一片荒鸡月易残。
独自听钟兼听水,山楼醒眼夜漫漫。
《七月廿五夜山中怀蒉斋》是陈宝琛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陈宝琛在文学上的创作成就,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感和对时局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歌原文:
东坡饮啖想平安,
塞上秋风又戒寒。
此别岂徒吾辈事,
即归能复曩时欢?
数声去雁霜将降,一片荒鸡月易残。
作者简介:
陈宝琛(1836-1907),字伯潜,一字心海,号意园,晚年号石遗,清代末年的著名文人,也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于清末中法战争失利后,被降五级,里居达廿余年。光绪廿四年(1898)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和弼德院顾问大臣。陈宝琛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作上,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也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诗歌鉴赏:
《七月廿五夜山中怀蒉斋》不仅展现了陈宝琛深邃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文学技巧,也反映了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这首短小精悍的古诗,是陈宝琛文学创作中的瑰宝,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