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枚如丈中秋对月

人间何夕付休休?
碧海青天有尽头。
一曲霓裳空自惜,千年灵药可应求?
云山北向心长耿,河汉西倾泪与流。
回忆前年岩下宿,颠风险覆绝江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宝琛的《次韵枚如丈中秋对月》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人间何夕付休休,碧海青天有尽头。一曲霓裳空自惜,千年灵药可应求?云山北向心长耿,河汉西倾泪与流。回忆前年岩下宿,颠风险覆绝江舟。

  2. 诗人简介

  •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光绪廿四年(1893)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
  1. 诗词赏析
  • 意境深邃:《次韵枚如丈中秋对月》以“人间何夕付休休”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接着,“碧海青天有尽头”描绘了宇宙的广袤无垠和人生的短暂。
  • 情感深沉:“一曲霓裳空自惜”和“千年灵药可应求?”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和长生不老梦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凉。
  • 哲思悠远:“云山北向心长耿”和“河汉西倾泪与流”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和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历史回望:“回忆前年岩下宿”和“颠风险覆绝江舟”则让人联想到诗人在艰难岁月中的奋斗和牺牲,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通过对陈宝琛《次韵枚如丈中秋对月》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到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更是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