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六日望耕亭晚眺追怀枚如丈

满院梅开忍就看?
却从亭角望檐端。
横流泉下能终免,来日山中正大难。
乡国献徵从此绝,平生诗稿失公删。
山庄插架犹三万,知作空华过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一月十六日望耕亭晚眺追怀枚如丈》是清代文学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道光元年(1821),作者时年三十二岁,任山东范县知县。诗人在望耕亭上遥想友人王士祯,并感慨自己的遭遇。

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

十月十七日望耕亭晚眺追怀枚如丈

十月十七日,望耕亭晚眺。忆与王阮亭、李方伯同游于此,今独坐怅然。

余昔与阮亭同客济南,尝与李方伯话别。余曰:“今日送君,他日何时再会?”

阮亭笑曰:“人生几何?倏忽秋风吹我辈白头。”

余亦笑曰:“今日别君,他日谁怜?”

阮亭曰:“有酒且酌,无歌长吟。”

余曰:“今日别君,他日谁怜?”

阮亭曰:“有酒且酌,无歌何为?”

余曰:“今日别君,他日谁怜?”

阮亭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遂各为诗以遣兴。后十余年,余归自扬州,阮亭已先归矣。余问其乡里旧交如何,答云:“皆不如意。”

因访之,则阮亭与李方伯两失志,而二公又皆贫病交加。余叹曰:“吾两不见,谁复能相慰耶?”

于是携琴杖至范县,卜居东门内之小园,筑土台三楹,南向临水。

时值冬月,四山俱青,一川澄碧,风日清美,百鸟和鸣。

余乃命驾登台,置酒对花酌之。花影摇曳,歌声宛转,不觉陶然而醉也。

酒酣兴发,取笔题壁曰:“十亩荒园半亩阴,十年种树只成林。

今朝有客寻吾梦,明日黄花蝶满身。”

既而书罢,览镜自觉萧瑟不犹人。

遂命驾还村,买田数亩,躬耕其中;筑茅茨三椽,以为终老之计。

暇日或载酒荷筈过邑中诸名流,觞咏竟日。

一日,适同社诸子来访,见余所为,相顾惊喜。

余乃出示壁间句云:“秋风一夜园林叶,落叶满阶红不扫。”

诸子读罢大骇曰:“此真先生手笔也!”

遂请余赋《归田诗》以自广,余不能辞。

余乃书其壁曰:

“野性不除,即终为野人。

生平未著书,著书宁非妄!

百年转眼尽,万事空手看。

归去来兮,吾将守吾拙。”

是年十二月,余偕诸子入城,访张船山、钱辛楣、陈硕甫、赵秋谷。

船山名岱,辛楣名兆基字铁君,硕甫名世昌,秋谷名世镛,皆余同年。

时船山丁母忧,余过其家。辛楣、硕甫亦同来候余,相见忻然。

辛楣曰:“闻先生治《易》,得毋欲以明道济时乎?”

余曰:“余少好学不倦。尝谓‘学而优则仕’,仕而不优则学。

盖仕而优者,所以教后来者;学而优者,所以导天下者也。

余于二事,未尝偏废焉。但恐所学未必能有益世道;若有益于世道者,则虽愚必不敢辞。” 辛楣曰:“先生之训也哉!”

李方伯致书招余赴扬州。八月十五日舟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