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庐爱苍招集江亭

万苇摇春了不殊,西山如笑向髭须。
得乘佳日循城堞,谁料残年见阙觚。
饮啖尽容吾辈健,行藏未悔半生迂。
盲僧能说同光盛,歌者何戡恐亦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畏庐爱苍招集江亭》是清末近现代初陈宝琛的作品。陈宝琛的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江南水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陈宝琛(1836-1907),字伯潜,一字清甫,号虚谷,晚号石禅,江西南昌人,清代诗人、学者。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书法和绘画方面的大家,被誉为“清末三大家”之一。
  2. 诗歌原文:《畏庐爱苍招集江亭》万苇摇春了不殊,西山如笑向髭须。得乘佳日循城堞,谁料残年见阙觚。饮啖尽容吾辈健,行藏未悔半生迂。盲僧能说同光盛,歌者
  3. 诗歌鉴赏:陈宝琛在这首短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景象。诗中的“万苇摇春了不殊,西山如笑向髭须”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色,芦苇摇曳着春意,仿佛在嘲笑岁月的变迁。“西山如笑向髭须”则通过西山的形态,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好似在对岁月进行调侃。“得乘佳日循城堞,谁料残年见阙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饮啖尽容吾辈健,行藏未悔半生迂”反映了作者豁达的生活态度,即使面对衰老,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最后,“盲僧能说同光盛,歌者”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结束了全诗,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自在。

陈宝琛的《畏庐爱苍招集江亭》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能够更好地理解陈宝琛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