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苇摇春了不殊,西山如笑向髭须。
得乘佳日循城堞,谁料残年见阙觚。
饮啖尽容吾辈健,行藏未悔半生迂。
盲僧能说同光盛,歌者何戡恐亦无。
【注释】
畏庐:指诗人的居所。苍:青翠的颜色,这里指春天。招集:邀请聚集。
万苇摇春:指春天时苇丛随风摇曳。了不殊:一点也不改变。西山:指西山的山形。如笑向髭须:好像在笑人的两鬓已白。髭须:人上边的短头发。
得乘佳日:得到一个好的日子。循城堞:沿着城墙走一遭。阙觚:皇宫的角楼。残年:残余的年月。见阙觚:看到宫角楼。
饮啖尽容吾辈健:吃喝玩乐尽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吾辈:我们这些。健:安适、快乐。
行藏未悔半生迂:行为举止没有后悔,生活道路走得有些迂回。行藏:处世行为。迂:曲折,迂回的意思。
盲僧能说同光盛:有位瞎眼和尚能够描述唐朝末年的繁华景象。同光:唐宣宗李忱年号(863—875)。盛:兴盛,繁荣。
歌者何戡恐亦无:有个唱歌的人害怕自己也会遭遇不幸。歌者:歌手。何戡:唐朝末年著名的音乐家和歌唱家。
【译文】
怕被蚊虫咬而把屋子修整一番,在江边亭中与友人相聚。
满地苇丛摇曳春风,西山仿佛在笑着对着我的白发轻轻摇头。
在这良辰美景里,沿城的高墙我尽情游览,谁料想在这残年余日还能见到皇宫的角楼。
饮酒吃饭,尽情享受我们的安乐生活,行踪去留,并不后悔我一生的坎坷。
有个瞎子和尚能描述大唐盛世的辉煌,歌声悠扬,令人听后都感到恐惧,恐怕他也不会有好下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后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一种乐观的人生观。
“畏庐爱苍招集江亭”,写他在江亭的居所,并邀请朋友一起游玩。“畏庐”即“危楼”,指诗人晚年退隐后的住所。“爱苍”是指喜欢青山翠谷的自然景致,“招集”则是邀请朋友来此聚会,一同欣赏美丽的景色,享受安逸的生活。
“万苇摇春了不殊,西山如笑向髭须”,描绘出一幅春天的景色,万苇摇曳生姿,绿意盎然;而西山却似是在对着诗人的白发微微一笑,似乎对诗人的衰老表示惋惜。这两句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暗寓了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得乘佳日循城堞,谁料残年见阙觚”,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他趁着美好的时光,沿着城墙游览,尽情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同时也感叹自己已经老了,只能看到宫殿上的角楼。这种感慨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饮啖尽容吾辈健,行藏未悔半生迂”,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态度。他认为只要能够过得愉快,过得充实,无论生活道路如何曲折,都是值得的。这种态度既是对人生的积极肯定,也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一种坦然接受。
“盲僧能说同光盛,歌者何戡恐亦无”,以一位瞎眼和尚和一位唱歌的人为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看法。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不必过于羡慕他人。即使有人因为某种原因而遭受不幸,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接纳,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