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闻鶗鴂隔花鸣,百五匆匆记不清。
及未雨时烦作计,便成烟去那忘情?
无风帘幕仍香篆,如水楼台更笛声。
还是海棠沈睡好,枉烧银烛问蟆更。
诗句如下:
及未雨时烦作计,便成烟去那忘情?
无风帘幕仍香篆,如水楼台更笛声。
还是海棠沈睡好,枉烧银烛问蟆更。
注释
- 鶗鴂:一种鸟类,声音哀婉凄切,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结束和生命的无常。
- 隔花鸣:形容鶗鴂的声音在花间传播,增添了一丝幽静的氛围。
- 百五:古代对农历五月的称呼,这里指五月的某一天。
- 记不清:表达了作者对这个日子的模糊记忆,可能因为心情不佳或事情繁多。
- 烦作计:表示在未下雨之前需要做一些紧急的准备或计划。
- 便成烟去:形容事情发展迅速,如同烟雾般消散,暗喻计划落空或情感的消逝。
- 忘情:忘记自己的感情,可能是对某种失落或无奈的感受。
- 香篆:指燃烧的香料,通常用于祈福或驱邪。
- 如水楼台:形容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和谐而宁静。
- 笛声:指楼台上吹奏的笛子声,增添了一丝悠扬的氛围。
- 海棠沈睡:指海棠花处于沉睡状态,象征着生命的停滞或衰落。
- 枉烧银烛问蟆更:徒劳地点燃了蜡烛,却无法照亮夜晚。这里的“蟆更”可能是指蛙类动物的叫声,增添了一些幽默或讽刺的色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特定日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通过描绘鶗鴂的声音、花间的飘零,诗人传达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情绪。同时,诗中的“忙中偷闲”和“忘却”等词语,反映了诗人在繁忙生活中的某种逃避或寻找。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