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濩斋病后入直作

固知无补忍言归,微愿平生事事违。
好梦已随芳草远,旧人渐似曙星稀。
出门宿潦深盈尺,举目阴云黯四围。
失喜涉旬见颜色,病馀相视慰輖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宝琛并非“无法回答”而是创作了一首名为《次韵濩斋病后入直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宝琛,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等。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1. 诗歌原文
    固知无补忍言归,微愿平生事事违。
    好梦已随芳草远,旧人渐似曙星稀。
    出门宿潦深盈尺,举目阴云黯四围。
    失喜涉旬见颜色,病馀相视慰輖饥。

  2. 诗歌鉴赏

  • 主题:通过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关心,表达了一种失落与无奈的情感。
  • 语言风格: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艺术手法:运用了对比、拟人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诗歌中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深关怀。

《次韵濩斋病后入直作》是陈宝琛在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陈宝琛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其个人经历和心路历程。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