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考渊源贵与编,菰芦头白尚怀铅。
禀裁纯庙鸿文续,冠序吾皇宝墨鲜。
忆共开涂通筚路,傥留填海看桑田。
挂瓢池畔孤吟处,回首觚棱二十年。
赠刘澄如京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刘澄如京卿》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宝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作者生平:陈宝琛,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另有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等。他是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在光绪年间历任江西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福州鳌峰书院掌教等职。宣统元年被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等高位。
创作背景:《赠刘澄如京卿》的创作背景是光绪八年任江西学政,次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之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陈宝琛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光绪二十年开始,他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宣统元年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和弼德院顾问大臣。
作品鉴赏:《赠刘澄如京卿》通考渊源贵与编,菰芦头白尚怀铅。禀裁纯庙鸿文续,冠序吾皇宝墨鲜。忆共开涂通筚路,傥留填海看桑田。挂瓢池畔孤吟处,回首觚棱二十年。这首诗表达了陈宝琛对刘澄如的怀念,同时寄托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赠刘澄如京卿》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陈宝琛一生政治经历与思想变化的见证,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