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谁能理乱丝?
殷忧启圣此其时。
陈谟惠迪亲耆德,凝命维新缵旧基。
别久故应前席数,来迟自负盍簪期。
心声悱恻犹相及,朝暮江云入梦思。
病山侍郎夏间来觐直讲至八月始归留诗索和次韵寄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山侍郎夏间来觐直讲至八月始归留诗索和次韵寄沪》是清代诗人陈宝琛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风格及其作者陈宝琛进行详细分析:
诗歌原文:
否极谁能理乱丝?
天心有数谁为私?
何人敢言天下事,
只此一官足自怡。诗歌风格:这首诗体现了陈宝琛的清高脱俗以及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怀。《病山侍郎夏间来觐直讲至八月始归留诗索和次韵寄沪》反映了他的政治理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
作者背景:陈宝琛,字伯潜,号铁云,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晚清时期的文学家及政治家。他曾任江西学政,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降五级,在福州鳌峰书院掌教期间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发展。光绪廿四年(1893),他开始担任福州鳌峰书院掌教,在此期间积极参与推动地方教育和改革。
创作背景:光绪八年(1882年),陈宝琛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但随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二十余年。光绪廿四年(1893年),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行地方教育改革。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段时间内所作,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诗中的“否极谁能理乱丝?”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政治危机时的思考和无奈。他质疑是否有人能够理顺复杂的国事,反映了一种悲观的情绪。
- 思想内涵:通过“天心有数谁为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公正无私的追求,认为只有坚持天意,才能避免私利的侵蚀。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 自我安慰:“何人敢言天下事,只此一官足自怡。”表明尽管天下大事难言,但诗人仍能从自己的职责中找到满足和快乐。这显示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
《病山侍郎夏间来觐直讲至八月始归留诗索和次韵寄沪》不仅展现了陈宝琛的政治抱负和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其个人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陈宝琛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