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嘏归犹及上元,北堂饮罢就朋尊。
旧京容有阳春和,行殿能忘湛露恩?
眼看鳌山行复盛,近闻龙碛亦回温。
衰残未预陈金鉴,坐羡弓箕愧九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祝嘏归犹及上元,北堂饮罢就朋尊。
旧京容有阳春和,行殿能忘湛露恩?
眼看鳌山行复盛,近闻龙碛亦回温。
衰残未预陈金鉴,坐羡弓箕愧九原。
“元夕次和子有入觐礼成之作”是一首由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句“元夕”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而“元夕”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与赏灯、观灯等习俗联系在一起。这首诗以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热闹的节日场景。
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了元宵节时人们的欢乐气氛。诗人通过描绘人们张灯结彩、欢歌笑语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第三四句则转向了诗人自己的感受。诗人在元宵节的夜晚,独自一人漫步于街头,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寂寞。这种情感与诗人之前的喜悦和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他担心国家的危机和人民的命运,希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使得这首诗更具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元夕次和子有入觐礼成之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想的作品。它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和对个人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