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舆蒉斋会话

相看短发未全斑,十五年来一瞬间。
可似东坡遇莘老,安排浮白对青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沪上舆蒉斋会话》是陈宝琛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颗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他出生于福建闽县,中举后曾来台。这首诗创作于20世纪初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2. 诗歌原文:《沪上舆蒉斋会话》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古诗,其原文如下:相看短发未全斑,十五年来一瞬间。可似东坡遇莘老,安排浮白对青山。

  3.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流畅的节奏,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的“相看”二字,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相互凝视,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而“十五年来一瞬间”则揭示了时间的宝贵和无情,让人不禁反思生命的真正价值。

陈宝琛的《沪上舆蒉斋会话》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意、值得后人细细品味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典诗词的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