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中书所见

鹭鹚如雪点烟林,又及吾归作暝阴。
眼看明霞半天赤,却随西日下遥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舆中书所见》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宝琛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陈宝琛(1848年—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清朝末年的学者与官员,曾中法战争后因直言进谏而遭降职,长期赋闲在家。
  1. 诗歌原文
    鹭鹚如雪点烟林,又及吾归作暝阴。
    眼看明霞半天赤,却随西日下遥岑。

  2.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舆中书所见》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勾勒出一个清秋时节的画面。鹭鸶如雪花般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飞翔,给寂静的林海增添了几分灵动和生机。诗人随后表达了自己回归的心情,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遥远的山峰上,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壮美的画面。
  • 情感表达:诗中的“又及吾归”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归家时刻的期盼,而“作暝阴”、“眼明霞”则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 文化意义
  • 陈宝琛作为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其诗歌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也展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1. 艺术特色
  • 在形式上,这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快,便于读者快速领会诗中所要传达的情感。这种形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易于记忆和传唱。
  • 在内容上,诗歌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是通过简单的意象和直接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舆中书所见》所描绘的景象,既有北方特有的雄浑壮阔,也有江南特有的细腻温婉。这种融合南北地域特色的写作手法,体现了陈宝琛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眼光。

陈宝琛的《舆中书所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在艺术表现和文化传承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