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形役劳般担,丰此啬彼犹原蚕。
自非培风有厚力,北徙安可兼图南?
与君生长山水窟,霜发乃共尘中毵。
弈棋转烛送身世,剩作遗事开天谈。
君师与我故庄惠,石厂留墨同扪探。
年来丘壑亦遂废,辱为点笔滋吾惭。
故山人梦怪惨澹,矧更闻雁哀江潭。
君雄于文老益壮,万言但见唾地三。
丹青馀事且自课,坐待取醉朝朝堪。
昨诗惠我一再至,卜宅顾拟从罗含。
无涯世患漫蒿目,去住展转春波蓝。
读书博塞等伤性,多文虽富君勿贪。
叠担韵答畏庐
介绍
《叠担韵答畏庐》是陈宝琛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百年形役劳般担,丰此啬彼犹原蚕。自非培风有厚力,北徙安可兼图南?与君生长山水窟,霜发乃共尘中毵。弈棋转烛送身世,剩作遗事开天谈。君师与我故庄惠,石厂留墨同扪探。年来丘壑。
《叠担韵答畏庐》是陈宝琛于2021年创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和主题内容都值得深入分析。陈宝琛作为近现代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常常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叠担韵答畏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哲学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自己一生奔波劳碌,如同承担重担一般,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艰辛的认识和感慨。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诗人选择了坚韧不拔的态度。这种态度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信念。
诗中的“自非培风有厚力,北徙安可兼图南?”表明了诗人对个人能力和责任的认识。诗人认为,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在能力,那么即使想要改变现状或者实现更大的目标,也会感到非常困难。这种认识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现实和复杂性,也反映出诗人对自我能力的清醒评估。
“与君生长山水窟”一句展示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生活的场景,以及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留恋。这种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色彩,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也是许多文人骚客的共同情怀。
诗中的“弈棋转烛送身世,剩作遗事开天谈。”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历史传承的重视。通过围棋和烛光,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这种对历史的传承和对生命的尊重,也是诗人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叠担韵答畏庐》不仅展现了陈宝琛的文学才华,也传递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陈宝琛的诗歌创作特点和思想内涵,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的启示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