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步溪

今愁古忧身并担,情丝缠缚成老蚕。
跫然闻音慰衰暮,失喜对雪同城南。
别来侘傺已逾艾,元发虽秃骄霜毵。
我当晨兴子不睡,梦寤震壁方雄谈。
昨游郊坛阅书肆,夙嗜未餍谟觞探。
贾胡捆载此残剩,文物散佚繄谁惭?
西山向人不改色,松栝冬秀龙蛰潭。
往时避热每信宿,九九今正寒及三。
君能度腊值休假,贾勇前导吾犹堪。
夜中顾共阿戎语,文种垂绝常悲含。
卅年兄弟子犹子,染素肯使迷朱蓝?
人生得丧视所宝,万一用世功勿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和步溪》是陈宝琛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反思。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老人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他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著名诗人、大臣和学者,中举后曾来台,曾任翰林院庶吉士。
  • 文学成就:陈宝琛的诗词作品广受赞誉,他的诗作以深沉的感慨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尤其在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层面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1.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次韵和步溪》的原文如下:“今愁古忧身并担,情丝缠缚成老蚕。跫然闻音慰衰暮,失喜对雪同城南。别来侘傺已逾艾,元发虽秃骄霜毵。我当晨兴子不睡,梦寤震壁方雄谈。昨游郊坛阅书肆,夙嗜未餍谟觞探。贾胡捆载此残剩,文物散佚繄谁惭?”
  • 翻译内容: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忧。“今愁古忧”暗示了时代变迁带来的沉重忧虑,而“情丝缠缚成老蚕”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痛苦。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孤独而又坚持的态度。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次韵和步溪》中巧妙地使用了意象和比喻,如“今愁古忧身并担”和“情丝缠缚成老蚕”,这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外在的艰辛境遇。
  • 语言风格:整首诗的语言精炼且富有力度,通过平实而有力的词句展示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文化责任感。
  1. 社会意义
  • 文化传承:陈宝琛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发,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反思,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 历史反思: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人提醒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不应忘记历史的责任和教训,以及如何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陈宝琛的《次韵和步溪》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能,更是一篇反映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首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到传统文化的宝贵之处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些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