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闇公愔仲观菊罗氏园

柴桑掇露英,满意诩佳色。
宁知千载下,粲烂至此极。
迟暮造物怜,区别与装饰。
虽穷变化巧,未失幽静德。
惜无钱画传,谁补范谱摭?
是翁习抱瓮,忧潦那望泽?
挼种逮观成,岁岁有新获。
世尘了不关,相忘孰主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闇公愔仲观菊罗氏园》是陈宝琛创作的一首古诗,创作于清代。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写和对自然界的感悟,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洁的审美情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陈宝琛(1848年—1935年),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等,福建闽县人,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著名文人和学者。他中举后曾来台,并在同治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历任多个官职,包括江西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重要职位。因中法战争失利而遭降职,但他并未放弃,转而在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教育改革。
  1. 诗歌原文
    柴桑掇露英,满意诩佳色。
    宁知千载下,粲烂至此极。
    迟暮造物怜,区别与装饰。

  2. 诗歌解析

  • 柴桑掇露英:此句描绘了诗人亲自采摘菊花的场景,突出了菊花的自然之美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满意诩佳色: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颜色的喜爱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 宁知千载下,粲烂至此极: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菊花千年不衰的美丽感到惊叹,强调了自然之美的恒久和珍贵。
  • 迟暮造物怜,区别与装饰:诗人通过“迟暮造物怜”表达了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创造美景的感受,同时指出自然之美超越一切装饰和区分。

《同闇公愔仲观菊罗氏园》不仅体现了陈宝琛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也传达了他对于自然美的独特理解与情感寄托。这首诗是陈宝琛文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展现了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